不想被人工智能替代,未来5年求职者最需要的十大软技能

渐行渐近的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对还在职场拼搏的人来说,那意味着什么呢?

美联社一篇关于《技术变革和永久性工作流失》的研究报告,将人工智能变革等同于120年前的那场电力革命,数百万工作岗位会消失,不仅仅是工厂的工作,越来越多的服务业工作岗位,也正在和将要被高质量、高效率的机器所取代。

仓库
一名工人在 Sainsbury’s 超市的仓库观察自动分类机械设备(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行业中正在快速发展与应用,未来的人们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环境。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工作不可替代,你必须学习融入人工智能新经济。除了提高专业技能,比如去编码训练营学习编程,去投资社交媒体营销课程, 或是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你还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你在当前的工作中表现出色 , 并为下一个工作做好准备呢?

世界经济论坛(WEF)最近调查了全球15个最大经济体中9个行业的350名高管,在题为《就业的未来》的报告中,预测了技术进步将如何改变劳动力市场的前景。根据这份研究报告,未来的招聘经理将会更加注重求职者的软技能。  这些软技能包括复杂问题的解决,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人员管理,与他人协调,情商,决策,服务导向,谈判和认知灵活性。73%的招聘经理表示,创意和抽象思维在未来几年将变得更加重要。到2020年,所有行业中,36%的工作都将需要以综合分析、沟通和协调能力为核心的技能,而这些软技能是无法通过机器来完成的。

下面就是到2020年,雇主最需要的十大软技能:

1.认知灵活性

这涉及创造力,逻辑推理和问题敏感性。它还意味着能够根据您与谁交谈来调整沟通方式。雇主想知道你不是在对每个人说同样的话, 你是在批判性地考虑与谁交谈,深入倾听,并为那个人量身定制沟通方法。

2.谈判技巧

这对计算机和数学工作的需求尤其高,例如数据分析和软件开发。它对艺术和设计也很重要(包括商业和工业设计师)。

3.服务方向

这被定义为积极寻求帮助他人的方法。您对团队,上司和整个行业的人员能提供多少帮助?你在业界能有多大的名气?

4.判断和决策

随着组织收集越来越多的数据,对能够分析并使用它来做出明智决策工作人员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良好的判断力还包括能了解如何从同事那里获得支持,或者向经理提出力有建议,即便它可能使你不受欢迎。

5.情绪管理

机器人可以做很多事,但他们仍然无法读懂人们的需求–至少现在还不行。雇主将非常重视雇用那些能了解他人反应、以及能对他人施加影响的雇员。

6.与他人协调

同样,这归属社交技能旗下。它包括能够协作,能同他人进行调整和适应,并对他人的需求敏感。

7.人员管理

在报告中,这一技能包括能够激励员工,培养员工的才能和技能,以及为工作挑选最优秀的人才。媒体和能源行业的管理人员尤其需耍这一技能

8.创造力

2015年,创意排名第10位。它现在是雇主寻求的最需技能之一。为什么?因为我们正受到新技术的轰炸性冲击,雇主迫功需要有能够将这种技术应用于新产品和服务的创造性人才。

9.批判性思维

随着自动化的增加,对可以运用逻辑推理思维人的需求也在增加,这是因为机器必须以符合道德和最佳的方式进行运转。雇主希望有批判性思维的人能够评估技术力量的使用或滥用,并利用它们使公司经营、公司内部和未来受益。

10.综合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技术可以使生活更轻松,但也可以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例如,您可以使用可穿戴设备来帮助绘制医院护士和医生的行走模式,以了解如何提高效率。但是,如果没有人分析这些结果,同时与护士、医生和患者进行智能对话,您可能最终会得到错误、甚至危险的结果。

HC安妮 编译/综合报道       编辑:武梅

返回主页

武汉:中南民族大学第一届青年学者南湖论坛!

为加快“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步伐,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中南民族大字将于7月23—25日举办第一届青年学者南湖论坛。

中南民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南湖论坛,旨在搭建平台,通过专题报告、学术研讨和人才洽谈等形式开展深入交流。借此机会聚才引智,促进来访学者与学校、学院和教师建立联系,吸引一批人才加盟,为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进而提升学校的整体影响力。
如何找人才
1、5月初发布论坛公告,近600名国(境)外青年学者登陆系统注册报名。
2、学校按邀约条件进行初步筛选后,共向学院发送报名简历354份
3、各学院从中遴选、反馈了97人作为邀约对象。
4、6月30日前完成向邀约对象发送邀请函工作。
5、收到确认参会的具有国(境)外留学(工作)经历的博士(博士后)56人,来自16个国家,研究方向涉及学校的16个学院。

论坛形式

(一)主论坛:由学校层面举办,在学术交流中心国际厅举行。

(二)分论坛:由相关学科的二级学院承办,以分组报告、参观、面对面交流访谈等形式,组织与会学者与学院领导、学科负责人及教师交流,了解学院的工作环境、科研现状、人才需求等,按学科分为13个分论坛。

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国家部委直属的综合性重点高校,创建于1951年,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湖北武汉南湖之滨,现为国家民委、教育部、湖北省共建院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中南民族大学始终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向地方,面向全国,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的办学宗旨,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战略。经过几代民大人67年的艰苦创业,学校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积淀了“笃信好学、自然宽和”文化传统,凝聚了“昂扬奋进、止于至善”的干事创业精神。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以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民族大学”为目标,求贤若渴、惜才如金,面向海内外招聘优秀人才! 

我们可以:

创造理解信任的工作环境

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

稳定舒适的生活环境

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更广阔的事业发展平台

中南民族大学

图文来源|组织人事部

编辑排版|戴子欣

责任编辑|刘虹

更多信息点击下图进入中南民族大学官方网站

 

返回主页

 

长春理工大学欢迎你

学校概况

长春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吉林省重点大学,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

学校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著名科学家、两院院士王大珩为学校创始人、第一任院长。建校以来,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机械委、机电部、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

学校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现有3个校区,土地面积71.8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2.2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87亿元。藏书总量401.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23.86万册、电子图书177.64万册。

学校设有理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3个教学学院,以及研究生院、军体部、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设有6个校直属科研机构、52个院直属科研机构。现有各类学生总数2786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14人,硕士研究生4301人(含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742人),本科生15933人,留学生180人,成人教育学生7035人。

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4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3个吉林省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7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8个本科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和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