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书画大家刘一原 — 从艺60年(1959-2019)

刘一原近照

“刘一原心象风景作品是在中国水墨走向现代走向当代的一个独特贡献。”——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美术批评家)

“这需要很高的修养才能看得懂,很高的境界,那种很高妙的笔墨,那种境界是非常难的,这里面蕴涵着一生的这个道德修养,蕴涵了一种知识积累。”——张晓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美术评论家)

《心象风景》2016

“我这一生最幸福的是如愿从事了以绘画为终身职业。从1959年至今60年来从未中断过专业,从未放下过画笔。”——刘一原

《抚琴图》(1979)

刘一原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中的一个典型,一个代表。他的画水墨部分用了中国传统语言,引进白粉和色彩,有点西方绘画语言。他把两种语言有机地揉合在一个画面中,做出一个中西结合的新品种,但仍以中国的为主。在具象与抽象当中,他也在二者之间找到了一个结合点。——翟墨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秋山红叶》

刘一原, 当代著名中国画艺术家,中国现代水墨 “心象风景”艺术的创始人, 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武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刘一原于1942年7月生于武汉市,17岁即以绘制中国古画为职业,1979年考取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执教山水画和花鸟画,现潜心致力于现当代水墨的创作与研究, 以其“心象风景”现代水墨画创作闻名于艺术界。

《流霞》(2019)

刘一原60余年的现代水墨艺术探索,大致经历了由“心象风景”到“点线之境”再到“感时之象”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既是艺术家人生感悟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现代转型轨迹的某种折射。

《霜叶》

他的作品以当代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精神支点,实现了对传统水墨的精神置换,用当代精神营造出了富有个性的语言和图式, 给人以反省和悟新姿态去面对世界变化之启迪。

《硕实》

刘一原出版专集主要包括:《山水画艺术处理》,《刘一原作品集》,《刘一原水墨艺术》,《当代中国画家精品·刘一原》。作品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美术》,《今日中国美术》,《中国当代美术图鉴》,《中国·水墨实验二十年》,《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全集》,《当代中国山水画集》,《当代中国花鸟画集》。2008年出版《心象风景――刘一原水墨艺术1986-2008》(人民美术出版社)。

《月光》

主要艺术展:

1981年10月中国美术馆“湖北十人画展”;1983年2月巴黎“中国青年国画展”;1985年11月香港展览中心“当代中国画展”;1989年10月“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91年2月江苏省美术馆“全国中青年山水画邀请展”;1992年4月应邀请赴法国卡斯特尔市(CASTRES)举办个展和讲学;1993年2月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93之春水墨画观摩展”;1995年8月中央美院“中韩交流展”;1996年6月广州“走向21世纪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研讨会水墨作品观摩展”;1997年6月上海图书馆“中国艺术大展·当代中国画展”;1998年10月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心象风景——刘一原水墨艺术展”;1999年9月重庆“互动时代—1999中国画邀请展”。

《苗寨写生》

2000年5月上海,南京“新中国画大展”;2000年9月与法国艺术家马萨尔(Gastn-Louis MAR-CHAL)和卡斯特尔(CASTRES)举办艺术展;2001年9月广东美术馆“中国·水墨实验二十年展” 2008年10月中国美术馆“刘一原心象风景展”;2010年11月武汉美术馆“水墨伸延——刘一原作品展”;2012年3月上海美术馆“一原心象——现代水墨艺术展”; 2012年9月北京今日美术馆“感时心象——刘一原现代水墨艺术展”; 2013年12月湖北省博物馆“笔走风云——刘一原山水花鸟作品回望展”;2015年3月厦门美术馆“心象之春——刘一原水墨艺术展”; 2017年1月法国科尔马“Truth in Painting刘一原水墨艺术展”;2017年3月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心象之宇——刘一原水墨艺术展”; 2017年5月意大利·罗马ROMA Spazio & Arte Make Make“生命之痕——刘一原水墨艺术展”;2018年4月北京锦都艺术中心“承重与启明——刘一原水墨艺术展”;2019年6月湖南省博物馆“楚骚回响——刘一原水墨艺术展”;2019年9月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刘一原从艺60周年(1959–2019)历程展”。

《仕女图》
《仿宋山水》
《山水》

HCT蓝天编辑

返回主页

严家宽:当代中国重彩写意山水画的领军人物

集画家、学者、教授三重身份的严家宽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他于2005至2014年任湖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社会兼职为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文化部第八届艺术节评委,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美术大会特邀艺术家。他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画展次数高达十次以上,曾获2011年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特等奖,第六届全国中国山水画大展金奖,其作品被国际奥委会永久收藏。

严家宽同时也出版过多部作品:《严家宽画集》(1999年长江文艺出版社),《重彩写意山水画研究》(2004年中国文联出版社),曾在《美术》、《美术观察》、《画界》、《荣宝斋》、《艺术界》等杂志发表美术作品及论文500余篇。

纵观当今中国画坛重彩写意山水画,数严家宽个性突出,风格独特,所显现的独创性,因不可模仿而令人称奇。画坛诸家曾评论他说:“严家宽的天赋是因为他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或劳作方式,促使他从博厚的混沌状态中艰难地复出。”

作为当代中国重彩写意山水画的领军人物,他不拘泥于世俗之见,敢于打破传统、创新发展。重彩写意山水,是他的标签;画出好的重彩写意山水画,是他的信念。有人说艺术不是技艺,而是对意境的把握,对此,严家宽却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按照传统的说法,艺术最高的境界是意境,我倒认为当代中国画更应该强调技法方面的突破。”他把构图、色彩、线条、写意笔墨融合在一块形成自己的创作技法,该技法超越了目前大多数画家绘画时使用的技法,也获得了行内人的肯定。

尽管严家宽的绘画对技法要求颇高,但他在创作时却是随性的、豪迈的、不拘小节的。他在创作大幅画作时,将画纸挂在墙上就开始创作。当问及绘画过程时,他边笑边回答道:“我画画就像是漫无目的的旅游一样,从家里出发,走到哪儿就画到哪儿。当然有时候也画坏了,画得不满意;但有时候在快失望的时候又绝处逢生,一下子把一幅画救回来了”。随性却不随意的作画,虽说是信马由缰的旅游,但心境却是十分通透。

严家宽善用墨用色,极具艺术独创性与感染力,挥洒其间犹如云层横动,让欣赏者视野中出现“大漠落日”、“山高月小”的壮观美境,墨色如歌,重彩如云,传递出山梁大地的浑厚与炽热。翻阅《严家宽画集》,透过《生命之源》、《绿崖》、《墨与色的交融》等作品,我们似乎看到画家正闯进传统中国画的一个禁区――以浓墨重彩,笔伴着风挥洒自如,点线面纵横方寸之间见天地,墨与色相生、相极、相依、相偎、相行,搏彩云端。

无论是表现青碧、绿地、山涧、森林、小溪、江河,还是表现疾风、烈日、大漠、苍山,还是表现生活的原生态乃至对传统文化、现代观念、未来取向的符号刻画,还是表现从宏观到微观的海面海底世界,他所有绘画语汇采用对话的方式,纵横深远,从远古到现代直指未来。激情中夹带着生活的独语和观念,带着批判的精神,于所有的文学和艺术大家一样,去关注人性的主题,在他的《开采宝石的老人》、《苗家女》中可以看到;生活中带着与生俱来的体悟和聪慧,带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时而忧愤和伤感,时而自省自得,时而心灵忏悔,笔下挥洒对人性的关怀与鞭笞,在他的《奔腾的金沙江》、《窗前》可以感受到;审美中蔑视唯美,推崇另类,拓疆新界、开辟新域、注重内涵与价值取向,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到凡高式的孤独和寂寞,不愿放弃独树一帜的生活态度与风格,他的《作品1号》、《山村晨妆》、《五彩河》等,甚至可以把人灼伤。

在当下现代化、都市化的文化语境中,严家宽通过他的浓墨重彩绘画语言所承载的是一种正能量的朝气蓬勃的为祖国山河立卷的辉煌巨著。凡事有创新才能有进步。严家宽正是深深地认识到中国绘画事业尚未打开创新局面,所以他在格外注重创新,在这方面下了苦功夫。就西方油画和中国画相结合进行创作来说,这几十年他也一直在努力。

严家宽虽年近古稀,但仍思维敏捷、精神矍铄,仍未放下手中的画笔,坚持实现自己未完成的绘画理想,那也是他的人生目标。所有的成功源于对事业的热爱,因为热爱所以能够坚持初心,因为热爱所以有动力前进。

HCT特约记者魏来专访报道        2018/12/21日于湖北武汉

返回主页

颇具收藏价值的“中国梵高”– 宗泽艺术

2018年的7月,北京以火热的情怀欢迎和见证了被誉为“中国梵高”的著名书画家姚宗泽先生《宗泽艺术鉴赏会》书画展的成功举行。

中国文化界,企业界知名人士,书画爱好者,以及媒体记者等近百人出席了7月15日在亮马桥外交办公大楼展区举行的开幕式。开幕式由诗人、文艺评论家萧浩先生主持,中国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创始人三缘先生,华艺出版社社长石永奇先生,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著名书画篆刻家曹心源先生,著名画家况晗先生分别发表了讲话,姚宗泽老师的女儿姚楠也即兴分享了“宗泽艺术”创作的心路历程。中国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向书画家姚宗泽先生颁发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文化大使的荣誉聘书。与会者并观赏了姚宗泽先生参与展出的70余幅书画精品,对姚宗泽先生书画艺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姚宗泽,字半山,号苦竹轩主,六十年代出生于湖北武汉市;三岁半时因火灾,烧伤至重残,毁面、失去双手。宗泽先生却并未因此消极人生,五岁便开始习练书法,十六岁开始学习篆刻及绘画,先后就读于浙江美院、广州美院。八十年代初,因缘巧合得遇一代宗师李苦禅先生,并得到大师悉心倾情指导。老一辈艺术大师的言传身教,对姚宗泽影响深远;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了宗泽先生毕生的追求。

在其艺术生涯中,宗泽先生曾荣获艺术大奖无数,如多次获得湖南省暨岳阳市书法美术展览一等奖,数次获得长江流域书画家作品展优秀大奖等。宗泽先生1999年获武汉市十大特殊艺术人才称号,2000年获武汉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10 年受上海世博会组委会邀请,在世博会现场挥毫泼墨写意书画,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绘画艺术。

宗泽先生独树一帜的艺术创作,多以系列形式呈现。受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的启示与影响,他创作了一批生动灵活的水墨写意牛图。其中《不待扬鞭自奋蹄》、《勇往直前》、《奋勇向前》、《一代天骄》,以及巨制《奔腾》图等等,俱神往而超越。《一代天骄》被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图书馆收藏;而巨幅《奔腾》图,其画面布局气势磅礴,迅捷浑然,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为此,美国《华夏财富》杂志在评论文章中将姚宗泽比喻为中国的梵高与毕加索。

经年来,姚宗泽先生在潜心研究与艺术创作中,博采儒释道传统美学之长,间蓄西学中用,以中国传统笔墨尽书胸臆。让传承千年的唐诗宋词、水墨书艺、音乐舞蹈的美学韵涵融汇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在情景交融的境界层次上深度表现中国式美的情怀。其艺术作品以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不设不饰的自然美,营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学意境,并运用此意境建构出了独有的艺术世界。他的作品蕴含着美学概念、哲学意识、文学功底,在不断地学习和提升中,使其画作达到个性化状态。其中他创作的《五花马》 ,作为笔墨的技巧与意境的结合,再现了独特地技巧,是宗泽先生难得的具有独特艺术精神的作品。

下图是宗泽先生正在研究和探索的“无墨纯色彩国画”

宗泽先生在为艺术不懈追求的同时,更以博爱情怀关注公益事业,多次捐赠书画作品,帮助地震灾区及老弱病残人士,广受社会赞誉。

宗泽先生的作品曾先后被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韩国、日本、台湾和香港等地区收藏机构及个人收藏。

本文部分资讯来自网络, 图片由宗泽先生亲自向今日华创提供,在此一併感谢!

編辑:华平

返回主页